景区文化创意与二次消费产业的新实践与新思考

更新时间:2023年07月25日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已逐步从高速度增长过渡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旅游景区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时代契机下,景区如何能够满足游客高品质的消费体验需求,如何实现景区经济创收与转型,如何推动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下景区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景区文创产品与二消项目发展取得一定进展,诸多文旅企业进行有益尝试与实践,但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景区高质量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在分析景区文创与二消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思考,探索新思路。

一、文化创意产业融入旅游景区的发展过程

文化创意产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知识经济与后工业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兴业态,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目前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仍没有统一的内涵解释与概念界定。如英国的“创意产业”,美国的“版权产业”,日本的“内容产业”,西班牙的“文化休闲产业”,德国、荷兰、韩国的“文化产业”等均有类似含义。1998年,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发布《创意产业规划文件(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s)》中首次提出“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的概念。2001年,英国“创意产业之父”John Howkins出版The Creative Economy: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成为创意产业代表性著作,书中指出创意经济以5%的增速,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均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典范国家,还提出人类创造的无形资产价值未来会超越所拥有的物质价值。文化创意在旅游中的研究多被译为“创意旅游(Creative tourism)”。Pearce and Butler1993年首次提出“创意旅游”,但仅作为一种潜在的旅游形式提及而已,Richards and Raymond最早对“创意旅游”进行概念解析,认为是指旅游者在参与具有假日旅游目的地特征的活动与学习体验过程中,提供旅游者发展其创造性潜力机会的旅游活动。UNESCO Creative Cities Network于2006年提出正式定义,“创意旅游”是一种具有直接参与性和真实性体验的旅游活动,旨在艺术、传统或特殊地方特色方面的参与学习,为旅游者提供与当地居民及创造这种生活文化那些人的联系。

文化创意产业于21世纪初在我国得以关注与发展,2002年,中国台湾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与行动方案。2006年,国务院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首次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其间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制定发展规划。近年来,相继印发与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等多项政策文件,指出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培育旅游新业态,提升旅游产品与服务质量。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诸多城市纷纷出台政策意见与管理办法,地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逐步融合。2019年,为贯彻落实《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指出鼓励文创产品开发与经营,拓宽文创产品展示和销售渠道;推进消费试点示范,鼓励建设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伴随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逐步深入,景区文创发展快速,其他类型的景区二次消费项目不断丰富,文创与二消项目作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链的重要内容,已逐步成为旅游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景区文创与二消产业的实践成为其主要落脚点之一。

二、景区文化创意与二次消费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国家政策利好,地方助力响应

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支持消费品产品提升新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增加消费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2014年8月,《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发展文化旅游等特色文化产业。2016年5月,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推动文化产品开发主体合作,充分调动文化文物单位的积极性,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作用,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跨界融合,提出相关支持和保障措施等。2018年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组建,确立“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思路。各省市纷纷出台文创产业政策及指导意见,其中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广受关注。如2016年12月甘肃省制定《甘肃省文化厅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施意见》;2017年8月,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制定《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2018年6月5日,发布《推动北京市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2018年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各省市积极响应,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政策利好为景区文化创意产品与二消项目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消费市场潜力较大,品质消费需求显现

1.旅游消费市场发展仍不充分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2018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从2.27万亿元增长至5.13万亿,增长约126%;国内旅游客流量从29.57亿增长至55.39亿,增长约87.32%;国内旅游人均旅游消费仅增长20.56%,且呈逐年降低趋势。如图1所示,其发展速度远低于整体旅游市场发展增速,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并没有随着旅游客流量高水平的增长呈现与其相匹配的发展状态,旅游消费市场与旅游行业发展增速存在不均衡性。与此同时,旅游者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的增长发展趋势出现下降波动,反映出旅游消费市场呈现不饱和状态,符合旅游者需求的高品质旅游消费产品亟待开发。

2.景区高品质消费需求显现

景区额外消费涵盖了旅游商品(文创产业)消费与景区二次消费,据艾瑞2018中国景区旅游消费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在游览过程中,旅游者具有明显的旅游消费惯性,98.4%的旅游者有过额外消费的情况,其中,50.2%的旅游者每次到景区都有额外消费,48.1%的旅游者偶尔在景区内消费,仅有1.6%的旅游者未曾额外在景区消费,其主要原因集中于旅游者对景区产业品质达不到要求(44.2%),景区内产品价格高(34.9%),没有需求(27.9%),没有兴趣(25.6%),供应不足(16.0%)等。在旅游景区产生额外消费的旅游者主要花费集中于餐饮类和购物类,额外消费人均消费金额集中于100-300元区间(44.6%),2018年人均额外消费金额约为339元(见图2)。可见,具有高品质的景区文创产品与二消项目既符合市场需求导向,亦符合新时代旅游新六要素即商、养、学、闲、情、奇的品质消费需求,成为拉动景区消费,实现景区创收与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

移动支付的普及,为景区二次消费项目的开发、运营与云端管理提供了便利。如北京探险家智旅科技集团开发的智能望远镜在景区投放后的投入产出比高达200%,其开发的共享微交通、VR体验产品、扫码储物柜、纸巾机、导游机、场景自拍仪、共享登山杖等二次消费项目在景区投放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应,同时为景区提供更为人性化服务,推动景区的高质量发展。旅游景区作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包括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村)、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景区。可见,景区高品质的文创产品与优质体验的二消项目具有较大市场发展空间与消费潜力。

(三)起步相对较晚,发展快而不均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发展速度快、潜力大,区域发展不均衡特征显著,呈现集聚化发展趋势。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472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其中文化服务业增加值为19300亿元,增长20.4%,占比为55.6%。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5.6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1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总体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文化服务业25636亿元,增长12.4%。分区域看,东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70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占全国比重为75.6%;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8841亿元、5727亿元和602亿元,分别增长9.4%、13.8%和下降1.2%,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4.2%、9.2%和1.0%。初步形成首都文创产业区,长三角文创产业区,以武汉、长沙为代表中部文创产业区,珠三角文创产业区,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代表川陕文创产业区,以昆明、海口三亚为代表滇海文化文创产业区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文创细分产品方面近些年来发展迅猛,故宫文创成为典型的成功案例。2008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故宫文化创意中心”,同年成为国内第一家开淘宝店的博物院。故宫通过外包开发、授权生产、自主研发和跨界合作的方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2017年底,故宫文创产品已突破10000种,销售收入已达到15亿元。除故宫博物院文创外,北京颐和园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文创项目均取得良好的市场效应,但仍有很多景区在文创与二消方面的尝试,创收效益并不显著,景区文创与二消产业发展有喜有忧,发展差异显著,呈现快而不均的发展状态。

三、景区文化创意与二次消费产业发展的现存问题

(一)合作模式存在体制机制困局

景区与企业的实践合作存在较为突出的两个共性问题,一是权属问题;一是景区运营效率问题。一方面,景区类别多样,性质与所属不同,其所有权、经营权与管理权等问题不同程度上困扰着景区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景区文化创意产品与二次消费项目的开发离不开与文旅企业的合作,作为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文创企业自然关注利润的可持续性,与单纯以服务输出形式合作相比,更为倾向于参与或拥有经营权的资本化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类似于酒店管理集团,但大多数景区目前的权属与运营属性很难实现文创、二消企业的合作意向。国内旅游景区近年来虽逐步进行转型,由景区管委会发展成立运营管理公司,但实质的企业性质仍多为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与文创、二消企业的运营机制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合作难免会出现摩擦与问题。

(二)景区商业空间的配套鸿沟

国内大多数旅游景区在规划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预留或考虑景区商业空间的整体规划,从文旅企业的角度来看,文创产品与二消项目的开发需要统一的主题规划,但现实很少有景区能有这样的规划空间,文化创意产品与二次消费项目的场景选择受到很大局限。文旅企业希望将旅游商业空间打造成为景区里必要的一个景点,而旅游景区多数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其开发时更需考虑避免过度商业化使资源遭受破坏。因而,不难理解,不是所有景区都愿意或倾向于打造网红店,积极制造场景,做爆款产品和项目,国有景区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开发度的把握很难界定,根本原因在于商业化开发与景区资源保护的内在矛盾。此外,现有景区仍有采用传统纪念品店销售商品,销售地集中,覆盖率低,销量较少;加之景区二消项目开发不足,旅游者接触旅游商品的机率很小,与流量景区形成鲜明反差与对比。

(三)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

“文创与二消”是景区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但并不意味着景区只要进行文创产品与二次消费项目开发就能实现高效率高水平创收,其变现的过程需要考虑诸多因素与环节的操作与运营。首先,文创本身不能变现,“文创+”可以成为变现的产品或服务。其次,IP变现的问题。IP产业形态与业态形式的开发亦存在风险,文创衍生品停留在粗浅的设计创意层面很难实现变现。最后,文创产品与二次消费项目的传播非常重要,如“两微一抖”等的传播效应不容小觑。目前诸多文旅企业定位模糊,产业链条仍处于初期形成与探索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专业化发展。因此,景区文化创意产品与二次消费项目的变现过程不是单纯的创意设计,产业环节的割裂影响实践变现,需要在开发、设计、生产、传播、运营与销售等各环节充分对接旅游者需求,才能实现景区的流量变现。

(四)“质价不符”与“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多数旅游景区的产品及其体验环境明显滞后于市场发展,不利于文化创意产品与二次消费项目的传播与运营发展。一方面,“质价不符”仍普遍存在。国内旅游景区不乏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资源条件优越,但缺少文化底蕴与内涵,目前旅游商品市场,仍充斥着大量的旅游“纪念品”,做工粗糙,品质低、定价高,缺乏资源与文化特色。文创产品与二消项目的开发需要与场景相结合,旅游者往往在优质的场景体验中产生购买动机,但景区内粗加工甚至未加工的产品或项目形态,使旅游者的购买意愿无法实现。另一方面,文创与二消项目同质化开发现象普遍,运营成本较高。如国内目前诸多景区都有玻璃桥、索道、滑道等二消项目,其项目类别实质上较为单一。旅游产品多属体验式消费,难以重复消费,即常说的一锤子买卖,应充分把握专有属性与独有特色,景区文创产品与二消项目要打破这个惯常现象,才能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创收与流量变现。

(五)合作对接的不充分与不匹配

景区文化创意与二次消费产业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单一企业的开发与运营,特别是运营环节,需要更多企业在不同层面实现资源互补,业态共生。目前文旅企业并没有形成稳定的行业组织,来推动行业发展与资源整合,亦没有形成相同理念的业态共生机制,多数景区对产业发展信息掌握并不完全,实践中往往会存在第三方参与的合作模式,如景区代理商、行业协会、基金会等,但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或相对成熟的组织与机制,没有搭建起景区与文旅企业的沟通桥梁,不利于景区更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合作伙伴,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景区转型的步伐。再者,国内多数旅游景区文创产品与二次消费项目方面开发基础薄弱,甚至并没有找到契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加之对接不充分不匹配,导致文创产品创新创意能力不足,二消项目同质化现象普遍,甚至存在与其文化价值脱节的问题,更何谈通过文创与二消项目实现景区创收转型。

(六)复合型专业人才匮乏

景区文创与二消产业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支撑,目前我国旅游类专业的学科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同文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仍存在较大脱节。例如,在文创产品前端的开发和设计,往往由设计类专业人才代替,在产品后端的渠道运营很难找到具有文旅融合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虽然已有少数高校关注文旅人才的培养,如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成立周庄文旅学院,开展文旅人才的培养工作。但这样相对漫长的教育改革过程无法满足当下对于文旅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下,文旅人才培养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储备,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人才培育模式的转变及其培养渠道与方式的开发亦是产业发展需要关注与突破的又一难点。

四、景区文化创意与二次消费产业的实践新模式 、新路径、新方案

(一)新模式——O2O模式

基于景区文创与二消产业发展实践与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厘清产业发展内在逻辑与关联,我们探索性地提出景区文化创意与二次消费产业实践的新模式即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如图3所示。景区文创与二消O2O新模式主要指通过线上智慧营销带动线下,线上与线下互相促进转化的文创产品与二消项目的经营与销售的发展模式。景区文创与二消O2O新模式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第一,最外层。以满足需求侧为内核的供给侧改革,景区文创与二消企业通过线上平台服务终端游客,促进旅游者消费全面升级,推进景区流量变现的实现。第二,中间层。以大数据为依据传递游客需求和价值导向,提升企业创新设计的市场竞争力,改进线下场景设计体验,实现游客消费体验升级,同时可以通过线上随时选取相应的文创产品,实现线上线下的互转与相互促进。第三,核心层。基于市场需求的价值传导,推动文创“IP+”与场景式体验,实现由线上与线下的O2O路径互相转化与良性循环发展,这正式景区文创与二消O2O模式的核心机制,是实现景区流量变现的重要路径转化。通过旅游文创O2O新路径的线下与线上的结合与转化,实现近景与远景消费的双向销售渠道,提升景区文化创意与二次消费产业发展的内驱力,为景区经济转型与发展提供新模式,指明新方向。

(二)新路径——三层面“逆推式”路径

景区文化创意产品与二次消费项目的开发客观上应具有相对独特性,不能千篇一律,要充分结合景区文化资源特色,坚持定制化发展思路。景区文创与二消实践的新路径,主要以行业成功经验为基础,提炼与挖掘可行性发展规律,初步形成三层次“逆推式”发展新路径(见图4)。新路径的实践主要以需求层“逆推式”创新定制为核心,打通三个层面(企业层、产品层、需求层)的发展,三个层面相互推进,相互关联,贯穿景区文创产品与二消项目的开发与设计、生产与销售,最终实现景区经济创收与流量变现的完整过程。

首先,企业层。文旅企业是实现景区文创与二消项目落地的实施主体,目前涉及文创与二消的企业初步形成了涉及产品与项目设计与开发、IP挖掘与生产、运营与销售等为主要流程的多环节产业链。部分企业在单项或某些环节具有优势,企业发展形式与侧重存在多元化特点。如有些企业侧重文创衍生品的设计开发与生产;有些企业主要擅长产业运营与销售;当然亦存在全程业务链条均相对完整的企业。

其次,产品层。产品层的内容核心即为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理念创新。景区文化创意产品与二次消费项目要以景区特有的核心理念为产品和项目开发基础,选取相匹配的优质供应企业,打造与景区文化与资源特色深入融合的文创产品与二消项目,在生产环节挖掘优质供应商企业,通过线上与线下平台进行多渠道营销与销售,使景区文化创意产品与二次消费项目在产品层实现产销一体化的发展路径。

第三,需求层。需求层是实现产品与项目从研发到创利变现的关键所在。在研发与设计环节,坚持以“时尚、文化、场景、娱乐、科技+消费”需求为导向,回归产品与项目核心理念,“逆推式”完成具有创新性的定制化产品与项目的研发与设计。在产业生产环节,结合市场需求把握“四大工具”,即坚持市场驱动品牌;采取柔性供应系统,保持良性库存;开发质优价廉的产品或项目;应用新零售系统等。在运营与销售环节,依托电商与APP平台,专柜销售,活动策划等多元化营销载体,打造爆点,扩大景区知名度,成功开发与引流,实现景区创收与流量变现,推动景区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三)新方案——“五步走”客流变现方案景区文化创意产品与二次消费项目的实践,最终以实现景区经济收入转型,提高创收与变现能力为主要目标,因而,如何提供具体有效的方案实现上述目标与任务内容,借鉴行业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景区文创与二消项目“五步走”客流变现新方案(见图5),主要步骤分析如下:

第一步,调查游客需求,规划最优布局。通过对景区旅游者特征(性别、年龄、地域、文化差异、职业等)、购买动机、产品需求等调查分析,确定其消费倾向和需求,制定产品与项目营销策略,做到有的放矢。例如,通过热力图对景区游客动线及密度分析,优化产品销售位置设置。景区入口处,客流密集,流动快,优选商品类布局点位;休闲景点处,客流量稳定,停留时间长,宜密集布局点位;景区过渡区,客流密集,但平均停留时间短,不宜做重点布局,若其空间较大,游览线路过半处,宜布局餐饮点位;景区出口处,客流稳定,纪念品需求大,优选商品类布局点位。通过数据叠加,优化商品组合与销售点位设置,促进销量最大化。

第二步,坚持定制化研发,打造专属产品体系。景区文化创意与二次消费项目的研发应遵循“一区一议”的原则,利用产业链资源,集开发、设计、转化、生产、品牌塑造于一体,致力于打造景区定制化的专属产品体系。文创销售实践中往往存在“二八定律”现象,即20%的产品销售量特别好,80%的产品是没有利润甚至是赔钱的,意味着如果大多数产品的销售存在“二八定律”,则必然存在产品变现的风险,建议景区要客观认识部分产品销量不理想的现实,通过电商经营数据分析,着力做好与研发符合市场需要的高销量产品与项目,是实现景区文化创意产品与二次消费项目成功变现的关键。

第三步,创新智慧零售,精准定位布局。以智慧销售为核心,部署场景最优终端,覆盖全部渠道,最大限度提高坪效比。首先,智慧新零售依赖于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物联网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移动支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创新与普及,实现消费升级。其次,消费市场对创新的需求不断升级,消费者更追求服务与效率,注重体验式消费,是推动创新与智慧新零售的又一动因;最后,场地成本与人力成本提升的现实问题亦促使智慧新零售的快速发展与优先选择。如景区内的无人售卖店,具有价格降低、高效便捷、随时随意、精准投放的特点。此种销售模式能够更好的实现景区与企业的合作,智慧新零售可以做到销售透明,增进企业互信,有利于双方长期的合作与发展。

第四步,大数据助力智慧运营,线上线下成功引流转化。通过线上智慧销售将客流引至线下,形成相对稳定的会员体系,以大数据为助力对旅游者需求进行精细定位,打造随身化服务,推送精品与典藏价值产品,培养与引导收藏消费习惯,增加用户黏性,实时收集数据,实现动态管理,完善信息服务,同时优化线下智慧销售模式,提升购买体验,扩大销售规模,提升顾客数量,从而构建综合营销服务体系,助力营销战略布局。

第五步,点燃爆点变现,构建可持续良性迭代。景区客流变现方案最后一步即为打造网红爆款、点燃爆点,新媒介如“两微一抖”的娱乐推广力度空前,在充分利用智慧营销的基础上,如何选择恰当的时机点燃景区的爆点爆款非常重要,成功的燃爆是扩大景区流量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引流与燃爆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景区的变现是永久可持续的,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坚持景区文创产品与二消项目的可持续研发,建立良性的迭代机制,适时淘汰与更新,为景区文创产品与二消项目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源泉,保障景区客流变现新方案的持续有效运转。

五、景区文化创意与二次消费产业实践的创新策略

(一)坚持科学创新,深化体制改革

科学的思想理念是推动产业进步的内在动力,旅游景区应触角敏锐,洞察市场发展趋势,积极借鉴业内成功经验,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为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的当代旅游产业发展,需结合景区特有的资源与文化特点,明确景区文化创意产品与二次消费项目开发的必要性问题,确定适切性与可行性,谋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学创新发展。景区转型升级与发展需从固有思维中解放出来,加快推进国有景区改革与创新发展,深化体制改革,革新发展机制,推动建立景区运营管理负责制考评机制,提高景区管理与运营效率,推动地方景区高质量发展,带动地区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二)实时数据助力,精准定位市场

通过数据科学助力,分析消费市场,把握旅游者需求的核心与源头,充分认识旅游者需求具有相对隐性的特点(往往是量的累积到质的呈现过程,对其容易后知后觉)。因此,相对较为直观的数据助力是对景区文创产品与二消项目的研发具有重要价值。实时数据监测同样有助于景区了解市场供给状态,掌握新兴产品与业态的发展状态与趋势,有利于景区精准定位市场,打造景区自身发展的可行性方案。同时要坚持实行动态与常态的大数据助力支持,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咨询,为产品与项目的创新迭代提供信息保障,实现科学发展的规划与运营。

(三)深挖专属IP,注重场景融合

景区文创产品与二次消费项目的开发基本采取“定制化”模式,做到“一区一议”。景区文创产品与二次消费项目开发的关键是对IP 及其衍生品的深度挖掘与场景的融合打造,真正做到创新创意。IP的挖掘与场景的打造是景区文创与二消项目的开发基础,是能否燃爆景区的必备产品基础环节。IP的挖掘具有专属性与特殊性,文创产品与二消项目的打造亦具有相似特点,需特别注意避免同质产品开发,主要挖掘自身特有属性、资源特点与文化内涵,充分分析市场需求主体的主要吸引因素,以可持续开发的视角考虑产品的迭代与创新研发。

(四)智慧运营“旅游+”,创新营销“互联+”

景区文创产品与二消项目的开发需以“旅游+”为发展理念,最基本的就是“旅游+文化”是时代赋予文旅融合的内在产业联结,是景区文创与二消产品开发最为重要的特征属性。此外,“旅游+文化+”的多元形态产品均可发展成为景区文创与二消的终极产品,通过对“旅游+”文创产品与二消项目的智慧运营,将线下产品线上推广。要充分利用“互联+”,景区文创产品与二消项目的销售与运营要充分利用现代移动互联的创新成果,包括移动互联平台、移动支付、云端管理等技术手段贯穿景区文创产品与二消项目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与运营等各环节,推动景区文创与二消产业的智慧型创新发展。

(五)转型人才培养,助力文旅融合

景区文创与二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力资源的储备,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滞后性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才的高效率利用。长远来看,仍需从根本上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发展,对文旅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把握符合旅游市场发展规律的本质需求,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建设、专业实践实训对接等多方面实现全面转型,才能推动文旅复合型高质量人才培养,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行业与教育的对接,产业与人才的对接。此外,短期解决对文创与二消产业人才的需求,可以建立多元化培训机制,通过多渠道、多领域、多专业遴选复合型人才开展灵活而多样的培训方式与内容,提高现有产业队伍的专业素质,拓展行业急需的人力资源,助力产业发展与文旅融合的市场发展需求。

(六)完善激励保障,调动产业活力

景区文创与二消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旅企业的助力与支持,适时适度的建立与完善相应的鼓励机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政府通过举办赛事鼓励文创产业发展,多数仍停留在产业层面,缺乏从整个业态创新升级的高度建立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形成良好助力,推动文创企业的大跨越发展。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对提升产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产业业态与产业链条成熟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为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机制应尽快建立出台。此外,第三方资源平台的成熟搭建等均对助力景区文创与二消产业的发展,调动产业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来自: http://www.reyouwang.com/xianlu/48553.html
相关推荐 Related